随着阿里巴巴有进军社区买菜业务的迹象,电商和实体店的关系再次被人们提出来,不少人觉得现在线下实体店的萧条都是电商造成的,而且两者的矛盾越来越大。下面为大家理性分析下电商发展的利弊,以及电商和实体经济的关系。
很多人觉得欧美不提倡发展电商,或者说欧美电商不发达,是因为这些国家保护实体行业,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完全对。电商的发展和人口基数有着非常密切关系,一般来说人口越密集电商的发展越快,因为成本较低。我国人口密度大,利来国际通过搜索贰伍叁贰零伍点COM发现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有充足的人手服务终端,反观欧美国家地广人稀,普及电商的成本过高。还有就是日本这样完善便利店体系的建立,让电商发展的热情同样不高。
最近十几年电商发展的速度非常快,以至于形成了几个电商巨头,这些巨头经过快速发展已经到了不可撼动的地步。但是在电商发展初期确实对消费者是友好的,因为我们可以轻松买到全国各地的物品,而且价格要比实体店便宜。更重要的是电商的发展打破了某些行业的垄断,这样对用户来说有很大的好处,同时也会催生出一批更加符合电商时代的卖家。
可是最近几年随着电商巨头的规模提升,许多行业出现了垄断的趋势,而在去年马云的一番讲话之后国家开始着手反垄断,这也给人们一个情绪突破口:“实体经济不好都是电商搞得”,“必须限制电商”等等。我们要清楚的是,垄断需要限制但正常的电商行为需要的是引导和规范。
其实全球经济都处于低迷期,我国电商发展的程度很高,不过接下来电商和实体店都必须要做出改变才可以适应当下的要求。电子商务平台需要更加人性化,不要想着利用大数据把钱都赚了。同时线下的实体店也要提高品质,用服务来打动客户,这样才可以实现行业内的优胜劣汰。
电商和实体店确实有利益上的冲突,但是并不是完全对立的,两者应该构建一个平衡的生态,这样才可以有更好的发展。